《對馬戰鬼:導演剪輯版》PC 版需要怎樣的顯示卡?
《對馬戰鬼:導演剪輯版 Ghost of Tsushima》PC 版終於在 2024/5/16 於 PC 端上架販售,桌機玩家可以使用鍵盤滑鼠以及手把等設備進行遊玩外,PC 版本也針對 21:9 和 32:9 畫面顯示比例進行了優化,甚至支援三顯示器設定的 48:9 解析度,更是支援 NVIDIA DLSS 3、AMD FSR 3 與 Intel XeSS 畫質提升與幀生成技術,還有 NVIDIA DLAA 與 FSR 3 Native AA 反鋸齒技術可以開啟,而筆者今天準備了三張顯示卡來測試在《對馬戰鬼:導演剪輯版 Ghost of Tsushima》PC 版的遊戲表現如何,分別是 NVIDIA 的 GeForce GTX 970、GeForce GTX 1070、GeForce RTX 4070 Ti 來收集遊戲內的平均幀等資訊給大家參考。
《對馬戰鬼:導演剪輯版 Ghost of Tsushima》硬體最低需求
根據 PlayStation.Blog 的文章表示,《對馬戰鬼:導演剪輯版》PC 版對於硬體的最低需求 (720P 30幀) 只需要 Intel Core i3-7100 / AMD Ryzen 3 1200 處理器,搭配 NVIDIA GeForce GTX 960 4GB / AMD Radeon RX 5500 XT 顯示卡即可。
而目前仍然是主流的 1080P 60幀,則是搭配 Intel Core i5-8600 / AMD Ryzen 5 3600 處理器,跟 NVIDIA GeForce RTX 2060 / AMD Radeon RX 5600 XT 顯示卡,想不到 2060 還可一戰!
∆ 對馬戰鬼:導演剪輯版》PC 版硬體需求列表。
那接著同樣跟大家分享我所使用的測試平台還有遊戲畫面設定,考量到絕大多數玩家遊玩 3A 大作遊戲時,追求的是畫面表現;而非最高的幀數性能,因此筆者在 AAA 類型遊戲測試同樣設定遊戲內建「非常高/高」的貼圖特效選項,並手動開啟遊戲內的 NVIDIA DLSS 3 / AMD FSR 3 功能將其設定為「品質/畫質」,在獲得一定程度的幀數提升同時盡可能保持畫面表現,幀數收集同樣使用軟體紀錄平均 (AVG) 和 1% Low FPS。
測試場景設定於遊戲剛開始沒多久在海灘邊落馬時的那邊,起身後變開始按下紀錄鍵收集遊戲運行的幀數。
- 平均 FPS:紀錄測試遊玩過程中所有生成的影格數量,並除上記錄總時間得出該平均值
- 1% Low FPS:代表著測試時影格生成時間(Frametime) 最久的那 1% 部分幀數值去加以計算成平均值,該數值若越接近測量到的平均 FPS,就代表該遊戲並沒有大幅度掉幀的問題,換言之講 1% Low FPS 就是低幀數的波動情況。
顯示卡使用 MSI GeForce RTX 4070 Ti GAMING X TRIO WHITE 12G / MSI GeForce GTX 1070 Quick Silver 8G OC / MSI GeForce GTX 970 GAMING 4G Golden Edition 這三張,顯示卡驅動使用針對《對馬戰鬼:導演剪輯版》PC 版所推出特別更新的 GeForce Game Ready 552.44 版本,另外提醒各位玩家在遊玩前先確定自己的驅動版本至少要超過該版本,AMD Radeon 顯示卡要更新到 Adrenalin Edition 24.5.1 WHQL 版本,Intel ARC 系列要更新至 Intel Graphics Drivers 101.5518 Beta。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9 7950X(PBO Enable)
散熱器:VALKYRIE C420
主機板:ASRock X670E Taichi Carrara (BIOS 版本:3.01.AS01 [Beta])
記憶體: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RGB 7200 MT/s 16GBx2
顯示卡:MSI GeForce RTX 4070 Ti GAMING X TRIO WHITE 12G / MSI GeForce GTX 1070 Quick Silver 8G OC / MSI GeForce GTX 970 GAMING 4G Golden Edition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專業版 22H2
系統碟:MSI SPATIUM M371 NVMe M.2 1TB
儲存碟:Toshiba 1TB 3.5吋硬碟
儲存碟:Kingston KC3000 PCIe 4.0 NVMe M.2 SSD 2TB
遊戲碟:XPG GAMMIX S60 PRO PCIe Gen4 x4 M.2 2280 2TB
顯示卡驅動程式:GeForce Game Ready 552.44
1920×1080 Full HD 解析度測試
首先是目前仍然是大多數使用者還在用的 Full HD 1080p 解析度進行測試,在測試過程中 4070 Ti 在圖形預設設定為非常高時,會使用到將近 8 GB 的顯示卡記憶體空間。
原本是希望所有圖形預設設定都調成非常高,但除了 4070 Ti 以外的另外兩款顯示卡都只能以「高」正常開啟遊戲,推測是遊戲會根據遊戲設定所使用的顯示卡記憶體而有所限制,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的遊戲不給開,玩家們就是下調設定直到遊戲可以開。
RTX 4070 Ti 在 1080p 時搭配 DLSS 3 設定可以跑到平均 177 fps,GTX 1070 跟 GTX 970 並未支援深度學習超高取樣(DLSS) 技術,所以改成使用 AMD FidelityFX 超級解析度(FSR) 3.0 技術來加強遊戲幀數表現,GTX 1070 還能在 1080p 解析度下還能達成平均 60 fps 順跑門檻;GTX 970 則有點勉強,使用 GTX 970 的玩家可能要下調圖形設定或是加強 FSR 設定檔至性能檔次等等讓遊戲順跑。
∆ NVIDIA RTX 4070 Ti:Full HD 1080p 解析度、DLSS 3 品質、圖形設定非常高、平均 177 fps。
∆ Full HD 1080p 解析度顯示卡測試表現。
2560×1440 QHD 解析度測試
在 2560×1440 QHD 解析度下圖形設定為非常高,RTX 4070 Ti 使用到 8.4 GB 的顯示卡記憶容量,看來要在 2K 螢幕上全開遊玩《對馬戰鬼:導演剪輯版》PC 版,大部分使用 8 GB 記憶體的顯示卡必須要下調圖形設定來降低記憶體使用量了。
RTX 4070 Ti 在過程中獲得平均 153 fps 的超順跑表現,GTX 1070 則有點不合格了僅有平均 57 fps,但筆者認為稍微小調整一下一些設定就可以達成 60 fps 的順跑成績,GTX 970 則是已經明顯不及格了建議玩家們可能要將圖形設定檔調成低來遊玩。
∆ NVIDIA RTX 4070 Ti: WQHD 1440p 解析度、DLSS 3 品質、圖形設定非常高、平均 153 fps。
∆ WQHD 1440p 解析度顯示卡測試表現。
3840×2160 UHD 解析度測試
接著使用 4K(3840×2160) UHD 解析度進行測試,這個解析度下基本算是 RTX 4070 Ti 的一枝獨秀場了,使用到 9.5 GB 的顯示卡記憶體並獲得平均 109 fps,有著 NVIDIA DLSS 3 的加持果然是沒什麼問題啊!
GTX 1070 則是僅有平均 41 fps 的成績,想要穩定 60 fps 的話可能就要將圖形設定為「低」了,另外一提 GTX 970 在遊戲內直接不提供 3840×2160 的顯示選項所以這邊就空白。
∆ NVIDIA RTX 4070 Ti: UHD 4K 解析度、DLSS 3 品質、圖形設定非常高、平均 109 fps。
∆ UHD 4K 解析度顯示卡測試表現。
總結與心得
《對馬戰鬼:導演剪輯版》PC 版內支援 NVIDIA 的深度學習超高取樣 (DLSS 3) 技術,還有 AMD FidelityFX 超級解析度(FSR) 3.0 技術,讓各種使用者可以再搭配影格生成技術進一步加強遊戲幀數表現,整體的遊戲優化也還不錯在測試過程中 1% Low FPS 都跟平均 FPS 並未落差太大,換言之就是不太會卡頓問題。
想要遊玩全開畫質設定的《對馬戰鬼:導演剪輯版》,玩家們有一張記憶體容量超過 8 GB 的顯示卡是必須的,若手上的顯示卡記憶體容量沒這麼充足那勢必要下調遊戲圖形設定,整體遊戲優化還不錯並沒有出現特別吃 CPU 或是顯示卡使用率不高的狀況發生,而 PC 的 DRAM 記憶體建議配置超過 16 GB 以上會最好,三種解析度下都使用將近 17 GB 的 DRAM 記憶體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