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派新選擇 MSI MAG CORELIQUID M360 一體式水冷開箱測試 / 五年保固、MYSTIC LIGHT
軍武系列 MAG CORELIQUID M360/M240 迫擊砲一體式水冷,延續迫擊砲外觀設計概念帶來最硬派水冷頭,外觀上玩家可以搭配 MSI Mortar 系列主機板搭配出滿滿軍武風的主題 PC!除了在水冷頭與風扇上設有 ARGB 能夠與主機板進行燈光同步外,散熱結構部分也做了全面性升級!重新將水冷 PUMP 從水冷排上移置水冷頭上,搭配 12 條高密度水道提升散熱性能,MAG CORELIQUID M 系列有 240mm 與 360mm 兩種水冷排規格可以選擇,更有五年原廠保固。
MSI MAG CORELIQUID M360 一體式水冷規格:
Intel 腳位:LGA 1150/1151/1155/1156/1200/1700/2011/2011-3/2066
AMD 腳位:AM5/AM4/TR4
水泵轉速:3100 ± 10% RPM
水冷頭尺寸:67.26 x 59.95 x 55.9 mm
水冷頭接觸面:銅
水冷排尺寸:397 x 120 x 27 mm
水冷排材質:鋁
風扇尺寸:120 x 120 x 25 mm
風扇轉速:200~2000 RPM ± 10%
最大風量:78.73 CFM
最大風壓:2.39 mmH₂O
冷頭及風扇供電:水冷頭 3-Pin /風扇 PWM 4-Pin
風扇平均使用壽命:70000 小時
保固:五年
持續進軍性價比 MSI MAG CORELIQUID M360 一體式水冷開箱
MSI 於 COMPUTEX 2023 前一周舉辦了一場新品發表餐敘,筆者當時也有前往現場紀錄以及觀看相關實體,當時正式發表且展示了主打親民價格以及主流性能定位的兩個全新系列一體式水冷,全新 MAG CORELIQUID E 系列、MAG CORELIQUID M 系列一體式水冷,預計將會取代舊有的 MAG CORELIQUID R/C/P 系列水冷,成為玩家裝機選單中全新的性價比一體式水冷選擇。
MSI MAG CORELIQUID M360 一體式水冷支援 Intel 與 AMD 主機板安裝,Intel 腳位相容:LGA 1150/1151/1155/1156/1200/1700/2011/2011-3/2066,AMD 腳位相容:AM5/AM4/TR4。
∆ MAG CORELIQUID E360 White 燈光效果展示。
∆ 盒裝設計直接承襲 MAG TOMAHAWK / MORTAR 主機板主題風格。
外觀設計上來講 MSI MAG CORELIQUID M360 比起 MAG CORELIQUID E360 White 來說更加低調,有點類似主機板的 TOMAHAWK / MORTAR 和 EDGE 對比,MSI MAG CORELIQUID M360 的水冷排與水冷管以全黑為主體,尺寸為 67.26 x 59.95 x 55.9 mm 的塑膠水冷頭則是以淺灰模擬金屬質感,水冷頭上蓋表層使用橫向拉絲處理搭配 MSI 浮印標誌,但較為可惜的是水冷頭無法配合水冷管走向去轉動方向,也就是說如果想要 MSI 標誌是正的就只能讓水冷管朝右走管。
∆ 水冷頭無法轉向,玩家們在裝機前需要先想好怎麼裝水冷排安排走管。
銅底水冷頭接觸面有使用微凸處理,標榜著可完全覆蓋處理器加快導熱速度,冷頭內部使用耐用性更高的三相六級馬達,運作過程中產生的振動極小,以確保水冷的穩定性更有著高達 100000 小時使用壽命,水泵轉速最高為 3100 ± 10% RPM。
∆ 水冷頭由 3-Pin 供電,並提供一公一母 ARGB 串接頭連接其餘設備。
MSI MAG CORELIQUID M360 的水冷排尺寸為 397 x 120 x 27 mm,是一體式水冷中常見的 27 mm 薄排規格,單波鋁製散熱鰭片表層使用黑化塗裝修飾,並於水冷管銜接處留有水冷液補充口,但補充水冷液更建議由原廠來執行以免有人損破保問題。
水冷包裝內附贈了三個 12 cm 雙滾珠軸承風扇,風扇本身的轉速最高可達 2000 RPM ± 10%,而風量與風壓則是 78.73 CFM 和 2.39 mmH₂O,但筆者稍微對比一下其實就是使用了先前開箱過的 MSI MAG CORELIQUID 240R V2 WHITE 相同水冷風扇。
∆ 120 x 120 x 25 mm、200~2000 RPM ± 10%、78.73 CFM、2.39 mmH₂O。
MSI MAG CORELIQUID M360 水冷給的配件組合相當多,尤其是水冷扣具和強化背板相當多個,強烈建議安裝前先詳閱官網說明書確認要使用甚麼,但扣具與風扇的螺絲都有個別分裝且清楚標示,至少在分辨螺絲上會省事許多。
配件給了:水冷扣具與強化背板、扣具螺絲組、風扇長/短螺絲三組、散熱膏、大 4-Pin 轉 3-Pin 供電線、PWM 分接線材、降速線材。
MSI MAG CORELIQUID M360 一體式水冷散熱性能測試
這次將 MSI MAG CORELIQUID M360 一體式水冷安裝在裸測平台上,搭配 Intel Core i9 13900K 處理器與 MSI MEG Z690I UNIFY 主機板,在測試過程中於主板 BIOS 內將 MSI MAG CORELIQUID M360 一體式水冷的 PUMP 和風扇,直接將兩個插槽轉速設定於全速運轉,測試場景為 24 °C 密閉冷氣房內進行實際測試,測試軟體我們使用 AIDA64 FPU、R23 多核心測試,來模擬極限狀態下的溫度數據,另外會使用 3DMark 中的 Fire strike 模擬遊戲運行狀況,而數據收集則使用 HWiNFO64 收集並紀錄 CPU Packge 的最高溫度。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 13900K(QS)
散熱器:MSI MAG CORELIQUID M360
主機板:MSI MEG Z690I UNIFY (BIOS 版本:7D29v1D)
記憶體: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RGB 6000 MT/s 16GBx2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70 Quick Silver 8G OC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專業版 21H2
系統碟:WD BLUE 3D NAND SATA M.2 2280 SSD 500GB
遊戲碟:Intel 670P 2TB M.2 2280 PCIe SSD (Solidigm)
機殼:STREACOM BC1 Benchtable V2
電源供應器:MONTECH TITAN GOLD 1200W
顯示卡驅動程式:GeForce Game Ready 536.99
跟大家補充幾件事情,第一個是筆者將 MSI MEG Z690I UNIFY 的 BIOS 版本更新至當下最新 7D29v1D 版本,第二個是 MSI MEG Z690I UNIFY 預設的 PL1 / PL2 為 288 W,筆者並沒有額外解開上限而是以原廠預設形式進行測試,其餘設定:Game Boots_off、XMP_on、水冷風扇與 PUMP_全速。
首先跟大家解釋一下成績為何如此怪異,3DMark Fire strike 筆者是從 Steam 啟動後重置 HWiNFO64 來收集溫度,所以在系統讀檔開啟 3DMark Fire strike 運行時的溫度也記錄下來,實際 Fire strike 所提供的監控資訊 CPU 溫度最高約莫為 65 °C 左右,但是我個人不是很喜歡看 3Dmark 的監控資訊,因為 CPU 與 GPU 溫度重疊在一起,很容易讓溫度資訊彼此遮擋無法看完整數值,而系統啟動遊戲也算是遊戲運作的一環,所以筆者還是將 3DMark Fire strike 整個過程中最高的 CPU Packge 給放上來。
至於 R23 多核心測試項目的溫度為何比起 AIDA64 FPU 還低,是因為 R23 筆者僅運行一次的短時間渲染測試便收集相關資訊,AIDA64 FPU 則是測試了 30 分鐘長時間壓力測試,因此在短時間瞬間解熱情境下的 R23 溫度會稍微低一些。
MSI MAG CORELIQUID M360 水冷頭與風扇都有 ARGB 燈光效果,將 ARGB 線材連接 MSI 主機板後就可以透過 MSI 軟體自訂義燈光效果。
∆ 搭配 ITX 主機板也不會有占用記憶體插槽問題,但水冷頭走線要調整一下。
總結與心得
這次新推出的 MSI MAG CORELIQUID M360 旨在取代 MAG CORELIQUID R/C/P 系列水冷,成為 MSI 旗下新的性價比一體式水冷選擇,從扣具等相關細節觀察也可以得知出來,這次 MSI MAG CORELIQUID M360 仍然是選擇 Apaltek 研派方案,但這次更新了設計方向將 Pump 移至水冷頭上,藉此迴避幾年前 MSI MAG CORELIQUID 240R (V1) 水冷阻塞異常問題,但是否能夠完全迴避帶來更長久的使用壽命仍然需要時間以及市場來證實。
MSI MAG CORELIQUID M360 承襲 TOMAHAWK / MORTAR 系列主機板外觀,也就是說搭配這兩個主機板系列裝機在主題外觀上會相當適合,散熱性能部分搭配 PL1 / PL2 為 288 W 的 MSI MEG Z690I UNIFY 與 i9 13900K 測試,負載程度較高的情境下能壓制在 70~73 °C;日常使用與遊戲過程約莫會在 66 °C,而根據 MSI 所提供的資料這款水冷壓制上限約莫在 250 W 左右,因此如果你是預算有限且想搭配 TOMAHAWK 或 MORTAR 主流系列主機板的電競玩家,用來搭配壓制 i9 13900K 在遊戲需求下也是有不錯的散熱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