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在你身後 TEAMGROUP PD20M 磁吸外接式固態硬碟開箱評測
支援磁吸式固定功能的 TEAMGROUP PD20M,本身僅有 8.2 mm 厚度以及 40 克超輕量化規格,搭配最大 2TB 的儲存空間以及 USB 3.2 Gen2 x2 Type-C(20 Gbps) 傳輸規格,讓使用者可以搭配手機快速備份照片及影片等回憶資料。
TEAMGROUP PD20M 外接式固態硬碟規格:
傳輸介面:USB 3.2 Gen2 x2 Type-C(20 Gbps)
重量:40g
尺寸:70(L) x 62(W) x 8.2(H) mm
連續讀取速度:2000 MB/s
連續寫入速度:2000 MB/s
保固:3 年保固
配件:USB Type-C to C 線材
TEAMGROUP PD20M 磁吸外接式固態硬碟開箱
PD20M 是來自十銓科技 TEAMGROUP 的外接式固態硬碟,最大的特色在於支援磁吸式 Magsafe 固定功能,可以藉由 800 公克以上的磁吸力,固定在 Apple iPhone 16 或是其他有支援磁吸功能的手機上。
∆ TEAMGROUP PD20M 磁吸外接式固態硬碟。
∆ 產品規格。
肉眼看來偏深灰色但官網標示為泰坦灰的 PD20M,整體尺寸為 70 x 62 x 8.2 mm 約莫為一個手掌大小,較為特殊的是厚度僅有 8.2 mm,畢竟主要是搭配在手機背面使用,若本體太厚手持使用過程中的手感會較差,本體重量僅為 40g 盡量減輕了攜帶負擔。
連接介面使用 USB 3.2 Gen2 x2 Type-C 並附贈短線材一條,在搭配電腦或筆電的 USB 3.2 Gen2 x2 Type-C 插槽測試時,才會達到讀取與寫入 2000 MB/s 這個頻寬,若搭配手機使用則是依照手機本身提供的 USB Type-C 規格為主。
容量部分則有 2TB 和 1TB 可以選擇,筆者這次開箱測試的是最大容量 2TB 規格,該容量在官網中標榜著若使用 iPhone 手機進行錄影時,檔案設定為 ProRes 格式且畫質為 4K 60 幀進行錄影時,可連續錄影長達 144 分鐘。
∆ PD20M 泰坦灰。
∆ 使用 USB 3.2 Gen2 x2 Type-C 規格連接介面,厚度僅有 8.2 mm。
∆ 底部為磁吸式固定圈。
∆ 附贈的短線材。
iPhone 15 Pro Max 手機搭配使用
PD20M 標榜支援 Mac OS、Windows 等不同作業系統、電腦平台與遊戲主機連接使用,這次筆者搭配 Apple iPhone 15 Pro Max 展示一下給大家看,搭配手機使用時會如何顯示。
∆ 在接上 iPhone 15 之後就可以直接看到 PD20M,而且不用格式化就可以直接讀取。
∆ 在 Apple 上檔案格式為 ExFAT,可用容量為 2 TB。
∆ 檔案儲存空間,但它不像是新增一個相簿那樣而是多一個儲存空間那種感覺。
PD20M 外接式固態硬碟 PC 性能測試
測試平台使用 Intel Core Ultra 9 285K 測試平台進行測試,主機板使用 ASRock Z890 Taichi OCF,並將 PD20M 2TB 安裝在主機板後方的 USB 20 Gbps Type-C (USB 3.2 Gen2 x2) 插槽上進行性能實測,另外測試性能可能會因為 SSD 的韌體版本、系統硬體配置以及其他因素而有所差異,因此這邊成績僅提供參考。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9 285K (Power Delivery Profile_ASRock Extreme Mode)
散熱器:Valkyrie E360(全速)
水冷扇:LIAN LI UNI FAN P28(全速)
主機板:ASRock Z890 Taichi OCF ( BIOS 版本:2.20.OC03)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CK DDR5-8800 CL42-55-55-140 1.45V 48GB (2x24GB)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 Founders Edition 8GB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專業版 24H2
系統碟:Plextor PCIe Gen3 x4 M.2 2280 SSD 512GB
遊戲碟:XPG GAMMIX S70 PRO PCIe Gen4 x4 M.2 SSD 4TB
電源供應器:FSP Hydro PTM PRO ATX3.0 (PCIe5.0) 1200W
機殼:STREACOM BC1 Benchtable V2
顯示卡驅動程式:GeForce Game Ready 561.09
首先透過 CrystalDiskInfo 軟體來檢視 PD20M 2TB 的基本資訊,支持的功能包含 S.M.A.R.T.(自我監測、分析及報告技術)、TRIM、原生命令隊列(NCQ)、GPL,筆者測試的韌體版本為:X0206AM0。
∆ 格式化並經過 Windows OS 使用二進位制單位換算後,實際可以使用 1.81 TB,包裝上使用十進位制標示。
∆ CrystalDiskInfo 軟體檢視資訊。
在空盤狀態下使用 CrystalDiskMark 軟體來測試 PD20M 2TB 的讀取寫入性能,在 NVMe SSD 設定模式下測試檔案容量設置為 1GiB,在預設設定檔所測得的連續讀寫速度為 2022 MB/s 以及 1802 MB/s。
第一欄的 Q8T1 測試成績所代表的是一個執行緒有八個佇列深度,表示工作列表中有八個 1MB 大小的存取項正在等待存取完成,對應實際狀況例如把八個不同檔案的 1MB 檔案,同時從硬碟中讀取或是寫入硬碟裡面,但一般來說平常比較少會進行這樣的作業。
隨機存取預設項目 RND4K Q32T16 項目的隨機讀寫成績為 190.84 MB/s 以及 229.96 MB/s。
RND4K Q32T16 為 32 個執行緒中有 16 個佇列深度的運作模式,檔案類型為隨機存取 4 KB 大小的檔案寫入或是讀取進 SSD 內。
∆ CrystalDiskMark 設定:NVMe SSD / 設定檔:預設,連續讀寫與隨機讀寫測試成績。
專業性質的影片多媒體檔案寫入、讀取效能測試,使用 AJA System Test 來模擬情境測試,測試設定以 1920×1080 HD-180i 格式 1GB 檔案來進行,Codec Type 以 ProRes 測試,最終成績為 1GB 模式寫入 1325 MB/s、讀取 1314 MB/s。
∆ AJA System Test 1GB。
PCMARK 10 Data Drive Benchmark(數據碟基準測試),是以存儲文件用途的資料碟為主要測試對象,同時也可以使用此項目測試 NAS、UFD 與記憶卡等相關類型的儲存裝置,在這項測試,會把 339 個 JPEG 檔案(總共 2.37 GB)複製到 SSD 裡,接著製作這些 JPEG 檔案的副本,最終把 2.37 GB 的 JPEG 檔案複製到另一個硬碟裡,完成整個寫入-讀寫-讀取三步驟測試,在這項測試中成績為頻寬 157.49 MB/s 平均存取時間為 157 µs,最後得出的測試總分為 1025 分。
∆ PCMARK 10 Data Drive Benchmark(數據碟基準測試)。
最後使用 AIDA64 進行 Read Test Suite、Linear Write 兩項測試,Read Test Suite 主要使用線性讀取、隨機讀取、緩存讀取等,透過這三種讀取方式來測試硬碟的讀取性能。
AIDA64 的 Linear Write 全磁碟寫入測試,會寫入硬碟 MAX 容量大檔案讓使用者觀察其讀寫穩定度,在測試中在進行到約 3 % 時把快取記憶體空間耗盡後,寫入速度便不斷下降至 660.4 MB/s 左右直到結束都沒有再回升,整體寫入平均為 682.2 MB/s,換算下來除非使用者一次性寫入 55 GB 以上的檔案,不然的話都是可以享受連續寫入約 1633.3 MB/s 高速性能。
∆ AIDA64 Read Test Suite 讀取性能組合測試。
∆ AIDA64 Linear Write。
總結
這次實際使用了 PD20M 最讓我個人感到訝異的它本身的重量以及薄度,實際拿在手上的重量比它外表看起來要輕上許多,搭配手機握持使用時其 8.2 mm 厚度也不會太厚,並不會有無法掌握的感覺。
搭配蘋果手機使用時磁吸式固定功能也相當穩固,但筆者在其他競品上有看過類似的磁吸式外接式固態硬碟,除了本體有磁吸式功能之外它們在包裝內也有附贈貼片式磁吸圈,讓手機或手機殼沒有磁吸功能的使用者也可以加貼磁吸圈來使用,建議十銓也可以考慮這個做法。
實際性能測試來看,這款外接式固態硬碟本身產品定是給手機使用的輕度使用備份設備,所以性能上跟 NVME SSD 還是有所差距,尤其是一次性寫入大容量檔案的 AIDA64 Linear Write 更可以看出這個特性,PD20M 會更適合拿來傳輸儲存照片或是影片等資料即可。